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网 > 学院要闻 > 正文

搭建五大实践平台 推进协同育人

发表者:编辑/党委工作部日期:2017-05-04

编者按今年,中央决定在全党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我院贯彻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工委、校党委要求,在开展高校基层党建“三个好”创建基础上,按照“六好”要求做好遴选优秀成果征集评选活动。“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前两周推出了群众身边好党员和基层一线好支部,本周陆续推出支部好案例。今天,推出的是经济系学生第五党支部和教工党支部党建创新好案例。

【现状背景】近年来,诚毅学院经济系的师资力量从主要依托集美大学财经学院,逐步转向培育自有师资队伍,目前已成立了三个专业的教研室,教师人数约30人,但自有师资基本都是中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经验相对缺乏。如何把学生的思想工作与教学工作相融合,是经济系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在“分工”不“分家”的原则下,经济系学生第五党支部协同经济系教工党支部依托本系专业教师和院公共课教师资源,突出教师党员的作用,与辅导员协同配合,以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主线,搭建五个实践平台的建设,促进协同育人。

【主要做法】

第一,实践教育型平台——实践教学推进协同育人,培养支部党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包含公益服务、社会调研、主题情景剧、以案释法等,支部辅导员骆宾岚老师、林琳老师充分利用思修课程平台,加强与任课教师的沟通,引导支部所辖班级在参与本门课程的学习期间,结合各班团日活动的项目,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如:“学习陈嘉庚,点赞习大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采取志愿服务活动、社区服务行、关爱特殊群体等形式,增强支部成员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联系对话型平台——“专业教师联系制度”推进协同育人,促进管理与教学相结合。实行“专业教师联系班级”制度,以国贸1297和国贸1299班级为试点,系专业教师王蔚、王桂兰、刘静老师与辅导员林琳一起参与班级管理,主要从教学互动、学科竞赛、职业规划、就业指导角度进行引导。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两个班级在大四学年再次获院“优良学风标兵班”荣誉称号;三位老师指导的国贸学生参与“全国外贸单证岗位(电子化)技能大赛,8名同学参赛,3名获二等奖、3名获三等奖;团体分获二、三等奖,营造了很好的专业实践氛围,在支部其他班级中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作用。

第三,科技创新型平台——学科竞赛推进协同育人,提高支部成员的创新能力和教师的科研能力。发挥专业教师特别是教师党员的积极性,与辅导员一起引领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开展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在学院积极倡议并支持学科竞赛活动的大环境下,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科竞赛活动,譬如全国外贸单证电子化竞赛、三创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数学建模比赛等,为学生展示个性和培养能力搭建平台,并通过竞赛活动传、帮、带、促,培养和发现一批尖子人才。

第四,文化活动型平台——文化活动推进协同育人,拓展支部成员的综合素质。经济系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包括文艺类、公益类、专业类项目。如:十佳团支部系列活动、小学支教志愿服务项目、股票模拟大赛、投资理财大赛、白银模拟大赛等。这些活动的设立不仅能给在校学生提供锻炼的平台,在促动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符合现在大学生的成长需求,与集体、社会融合。在促动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支部邀请专业老师加入指导或参与活动过程,年轻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没有距离,除课堂教学的互动外,学生与专业教师在生活上的交流也逐渐增强,教研室已不再只是十几个人,十几张桌子的“冷清”,而多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与老师交流谈心的欢声笑语。

第五,岗位就业型平台——就业指导推进协同育人,拓宽支部成员的就业渠道。系辅导员林颖老师,原经济系辅导员陈应娣老师担任就业指导教师,充分利用“双重身份”这一优势,针对毕业班同学开展就业信息搜寻、求职材料准备、面试技巧、职场适应技巧等就业推进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找工作”氛围。专业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党员以“集中团体辅导,个人谈话”的方式,以学生就业为主线,时刻提醒学生就业的重要性。部分专业教师也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有意识地给学生推荐就业,在师生信任的基础上,充分达到了论文教学工作与就业指导工作的统一。2015年至今,经济系还与台湾“中原大学”洽谈“校——校——企”合作办学,为学生的就业又拓宽了一条道路。过程中,专业教师对于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也进行了深入探讨,与“订单”式培养相结合,专业教师与辅导员都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同时把就业过渡期提前,使实践服务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实际成效】

第一,党团组织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党建带团建,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了更多的入党积极分子、团员及其他学生参与活动中。支部战斗力和低年级团支部的建设不断提高:学院思修实践课程评选中,14级财政班级有三个团队分获一、二、三等奖;各班级的团日活动在学院中表现突出;系十佳团支部活动评选,支部所在的班级获奖比例达到90%。党支部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加强低年级学生党建带团建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新路子,党的群众基础也得到不断壮大和巩固。

第二,自身提高方面。多角度的引导关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专业的认同感,支部的学生党员们踊跃参加各类实践、学科竞赛等,屡获佳绩:在“第二届全国外贸单证基础理论与操作实务”比赛中,两组8人参赛,3人获二等奖,3人获三等奖,团体分获二、三等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9人次获校三等奖;在“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大赛中,5人次获得国家二等奖、5人次获得省级特等奖;财政1495班林晨辉同学,在全国大学生口语测评大赛获一等奖、在福建省外研社英文演讲大赛和英文阅读大赛中,均获二等奖、在福建省外研社英文写作大赛中获三等奖、在学院外研社杯演讲大赛中获冠军。另外支部的学生也积极活跃在数学建模大赛、“硕翔杯P图”大赛等活动中。

此外,辅导员和教师党员,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更加明确了培养学生的方向,同时也拓展了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支部辅导员林琳老师曾是厦门市十佳辅导员获得者;先后针对学生管理方面撰写了5个不同级别课题;2016年,4名年轻教师经过考核评上副教授,2名教工党员分别获得院“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6名教师的课程改革项目分别获得院一、二等奖;4名教师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省教育厅立项,2名老师的项目获学院立项;另外共有省级科研立项课题2篇,院级科研立项课题6篇,多篇论文在全国各类学术期刊学报发表。

第三,育人功能方面。五个平台的协同育人,建立了良好的教师党员——辅导员——学生的互动,辅导员参与教学管理,专业教师加入教育引导,活动使经济系逐渐改变了教学与行政管理“分工”且“分家”的局面,在党总支领导班子的指导下,系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教学和管理的局面逐步呈现。

【经验启示】

第一,学生的教育是全员教育,除辅导员外,应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等的力量来丰富党建工作形式,改进党建教育手段,增强教育效果。

第二,学生的教育是全程、全方位的教育。党建要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相结合,教育引导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考虑学生的专业知识,特长爱好等实际情况,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党员老师以生为本、教学相长,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增强信心和敢于创新,同时我们的教育形式也会更加活泼,效果更加明显。

教工党员黄衍电老师与学生座谈

教工党员指导学生在专业赛事中获奖

支部党员会议

支部部分党员积极分子讨论主题团日活动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