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下午一堂别开生面的“公开课”在集大诚毅影剧院举行,一群暑期去山区支教的学生们成为了本堂公开课的主讲人。2016年的夏天,他们怀着热情走进了福建山区,分赴平和县桂竹村、寿宁县下党乡、大田县玉田村三地开展为期12天的阅读夏令营。支教队的队员们讲述了他们在夏天里的支教故事。听“课”的人多达1200多人,分别有学院领导叶光煌、郑力强、连志崧,有资助支教的罗普特、亚德客、丹田三家爱心企业的领导,也有来自社会各界的公益机构人士和我院的新进教工以及2016级大一新生代表。
绘本书里的夏天
伴随着主持人“你们听说过绘本吗?”问题,队员们绘声绘色地现在展示绘本《小黑鱼》的教学现场,正式拉开汇报会序幕。首先上台分享的是桂竹支教队。桂竹村是一个偏僻的革命老区村,那里的小朋友多为流动儿童,暑期从各地回到乡村,彼此之间不太熟悉。因为诚毅童行支教队的到来重新激活了桂竹小学,近百位的孩子从各地回到家乡参加阅读夏令营活动。
队员洋洋老师分享了孩子们在绘本教育下成长的快乐瞬间,她说:“这个夏天我在桂竹村当故事大王,一起跳舞,仿佛自己又回到了童年。”帅帅老师分享了他在支教生活中收获到的感动。第一次加入“诚毅童行”的带队老师陈蔚颉回忆起印象最深的三个画面:“午休时安静等待上课的孩子们,满身大汗依然热情不减的队员们和演出时孩子们认真、开心的小脸”。值得一提的是那场演出是支教接近尾声时,队员们和村民们一起将戏台变舞台,75名山村孩子和18名队员在静谧的乡间同台汇演,用歌声、笑声一起点亮了桂竹最美的夜空。
红色土地的花朵
下党支教队分享前播放了一段小视频,介绍了让这个让习大大满心牵挂的小乡村——寿宁县下党乡。队员小燕老师引用习大大形容下党之行的话来形容此次支教之行:“异常艰苦、异常难忘”。
其中,“小猫的故事”感动了在场的观众,讲的是支教队员通过一只流浪小猫化解了孩子们的叛逆情绪。那位成为孩子王的“大姐大”从一开始的捣乱,到加入课堂,到成为老师的小助手,最后坐在食堂门口静静看书的画面深深地触动了在场人的内心,有些学弟学妹甚至落下了感动的眼泪。
绿茶老师也向大家介绍了支教课程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设计了混龄的教学方式,增加大孩子和小孩子的共处机会,并开设“反霸凌”课堂和“女童保护”课堂,用阅读来实现生命对生命的影响,帮助山里孩子健康成长。支教生活虽苦犹甜,队员们一起吃西瓜、一起做饭、一起开怀的温馨画面,深深定格在了听众的脑海里。那些经历的困难甚至挫折,都会化为最甘甜的回忆。
第二集美学村的回眸
第三支队伍支教地点是被誉为“第二集美学村”——大田县玉田村。汇报会上,支教队员们身穿民国服装,伴随着激情昂扬的校歌,生动形象地重现了抗战时期“森林课堂”场景。77年前,“上有敌机盘旋轰鸣,下有学生朗朗书声”,为避开日机侵袭,集美学子在大田民众的保护下进入森林隐蔽仍不忘发奋读书;77年后,支队队员循着嘉庚先生和集美学校内迁的足迹,带着对大田人民回馈之情,在第二集美学村播撒阅读种子,重续大田与集美的缘分。令人感怀的是,这个第二集美学村如今还在传唱一样的集美学校校歌,秉承一样的“诚毅”校训。
2016年是我院“诚毅童行”开展支教服务的第四年,开启了“校企合作+实践育人”的新模式。从一支队伍扩展到三支队伍,支教地点由一个变为三个,阅读主题活动也更加多样丰富。这个重大的转变得益于罗普特集团、亚德客集团、丹田集团等爱心企业的参与,得益于各方人士的公益精神和奉献情怀。
汇报会也让大学生们通过了解经济、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认识国情,增强民族复兴的责任。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七月的他们注定是不平凡的,他们是盛夏静开的莲花,为乡村教育的风景添上了美丽的一笔,用自己的青春为山区教育增添一份“诚毅力量”,这个夏天,诚毅童行将续写2017的故事,也需要更多的人加入队伍一路同行,感兴趣的师生,可前往我院通知通告栏下载报名登记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