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网 > 学院要闻 > 正文

【集大校报】以学科竞赛营造优良学风——诚毅学院着力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应用型人才

发表者:黄福泉日期:2014-04-23

4月16日,学院举行学科竞赛表彰暨学风建设动员大会,集中表彰238位在学科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和41位指导老师。受表彰的个人与团队分享了他们的参赛经验、心得和体会,让广大同学受益匪浅。

近年来,诚毅学子相继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三创”挑战赛等一系列赛事上成绩优异,有效地推动了学院的学科建设乃至学风建设。


政策引导培养合格+特长的应用型人才

如何通过顶层设计、政策导向,在教学工作中体现定位是学院长期以来探索的要点之一。学院在多年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多科性教学型普通高校”为学校类型和类别定位,学院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合格加特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让人才培养的定位和办学理念渗透进教育、学习的各个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学院要求学生四年在校期间每人都必须获得6个课外技能训练与创新实践学分。该学分可以是学术竞赛、发表论文、完成科研项目、获得国家专利或各类认证资格考试。学院制定并颁布学科竞赛活动获奖加分办法、奖励办法,以政策导向推进学生实践能力和特长的培养。对于学科竞赛获奖的学生给予加分、奖励、参评奖学金三重奖励。

学院领导在谈到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理念和导向时说:“考85分的学生、考75分且学科竞赛获奖的学生,你更认可哪一位?我们对于后者更欣赏,因为通过学科竞赛的历练,该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得以彰显,对于学生,我们就要从这方面引导、指导、奖励、激励,这是学院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的实质性体现。”


多措并举 鼓励学生多动手、勤实践、深钻研

学院多措并举,引导激励学生多参与创新实践或学科竞赛,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内容应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具备一项或者多项特长,在就业竞争中获得优势。同时,各系、各部门纷纷使出不同的招数,鼓励学生多动手、勤实践、深钻研,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

——对接企业项目,实践出真知。如何在专业实践上下功夫,机械工程系走出一条不一样的道路,他们建立勤工创业中心。这是一个对接校企的学生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企业实践,了解行业前沿动态和生产所需的知识能力,提高专业素养和今后就业竞争力。同时,该系还与厦门顶科电子有限公司共建设立“自主创新实验室”,给科技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孵化基地,学生们经常“泡”在实验室,并获得多个奖项。又如,该系建设一批专业团队,学生根据专业兴趣自我组织团队,与企业实践项目相衔接,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企业相关技术领域。“CAM专业竞赛团队”就是其中之一,该团队以三维建模在现代机械中的广泛应用为切入点,目前已获得国家级奖项1个和省级奖项10个。

——征战各类赛场,科创促学风。信息工程系每年通过举办电子设计大赛,吸引对电子技术有兴趣和特长的同学参赛,为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智能车竞赛等赛事提供人才储备。几年来,参赛学生和获奖的队伍越来越多。系里还组织成果展,获奖的队伍向全系学生展示设计作品,并指导低年级学生操控相关设计,激发同学们的参赛兴趣。系主任洪联系说,搭建这种交流平台,不仅能够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设计制作的能力,还有力促进了求真务实学风的形成和团队协作人文精神的提升,真正达到以科创促学风,以科创促成长。

——参访各类机构,交流拓思路。提高创新实践能力,营造学科竞赛氛围不只是工科专业的事,文科专业同样可以有所作为。经济系通过与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签订就业实习基地合作协议,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直接到银行动手实践。在与厦门银行的合作中,双方共同开设《金融营销实践》课程,并联合举办“第三方存款PK赛”活动,开展金融知识、市场调研、营销技巧等培训和实践活动。部分学生还被选拔前往台北富邦银行参访,学习台湾金融机构的制度、运作和营销模式,为服务台企和两岸经济往来打下了有力基础。

——学生活动学术化,规划与体验并行。管理系在教育过程中重视生涯规划与体验教育,入学即强调大学生要加强规划与实践环节。每年入学初,各专业学科带头老师都会给学生们开展专业知识讲座,建议学生积累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多参加社会实践。系主任郭士正说:“我们倡导‘学生活动学术化、科技化’,社团活动和课外活动围绕着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中心,寓教于乐。”

——兴趣引导学生,鼓励自主创新。在组织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方面,学院每年暑期都开设集训班,数学教研室老师全程答疑解惑。如今,喜欢数学建模的学生还自主成立了数学建模实践中心,常年开展学习探讨交流活动。学院团委每年开展自主创新申报实践活动,发动广大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科研立项、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和创业大赛,不断增强运用知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研究创造能力,一批优秀项目得到评委专家的认可和称赞,通过答辩获得立项。


成绩初显 见证从学习到应用的过程

在政策引导和各项举措的联合作用下,学院近年来的学科竞赛成绩逐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逐步显露出来。以数学建模竞赛为例,2010年获得省级一等奖,到2013年获得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和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四年之间从省赛到国赛再到国际赛,真正实现“三级跳”的完美跨越。在2014年4月公布的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诚毅学子又获得了二等奖。该竞赛题目一般来源于社会、经济、工程等领域的热点问题,内容充满挑战,要求参赛者结合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数学模型、计算机技术及其他学科的知识。获得“美赛”一等奖的洪成蹊、潘伟强和傅凯铮参与的项目即针对未来解决中国水资源匮乏问题,他们选择了应多在沿海地区发展和推广海水淡化技术的课题写出了一篇优秀论文。

学有所思,思有所行,学院倡导学生要把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牧之创业团队开发的“驭行手机导航软件”将现实街景和虚拟信息标签准确结合于手机显示屏上,只要用手机把眼前的街景拍下来,系统就会自动进行“搜索配对”,告诉你附近有哪些商店、餐饮或者通过实景引导你要去的目的地。这款创新导航软件被评为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意、创新及创业)“三创”挑战赛总决赛特等奖第一名。王中杰、林建良、郑金勇和李阳所做的《跳跃机器人》项目在第五届福建省单片机应用设计竞赛中“一跳惊人”,这是一款具有弹跳性的机器人,可以克服传统机器人壁障能力差的不足,不仅可以自主避开障碍物,还能跳跃壕沟甚至高墙,应用前景广阔。

比起成绩,获得全国大学生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大赛三等奖的叶挺、余良剑、吴邵建三位同学更看中的是参赛经历在专业内的影响力。在他们看来,奖项是最好的催化剂,它能够激发学弟学妹们对专业的学习积极性。

学科竞赛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也对提升拓展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学院在近年来的内涵式发展建设过程和教育教学改革中,把学科竞赛作为营造优良学风校风和培育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有效手段,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竞赛文化,加强了诚毅学子竞争意识的形成。今后学院还将继续以榜样促学风、以教风带学风、以活动育学风,开展更多有影响力的品牌学风建设活动,营造更加优良的学风和校风,力争在第二个十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道路上走出一条诚毅特色之路。


《跳跃机器人》项目获奖现场

组织学生观摩机器人大赛

诚毅学子在各类赛事中勇夺佳绩

学院倡导“三早”(早起、早读、早锻炼)

召开学科竞赛表彰暨学风建设动员大会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