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3日,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在读书日来临之际,人文科学系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读书分享活动,大力营造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们多读书、好读书。
爱读书,传承共享芬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4月22日,人文科学系在景祺楼1楼办公室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系书记许弘明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家的读书故事:“年近耄耋的老父亲时刻保持着‘床头书与语,桌面笔相谋’的读书习惯。”他还向辅导员和学生推荐了《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一书:“大学生第一任务是搞好学习,学好本领,汲取课堂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小我融入大我,做到‘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平台,身体力行、开拓创新,做好引领与服务。”在线上“悦读”分享活动中,很多学生分享了自己喜欢的书目以及之后的阅读计划,中文2192班李靖宜也推荐了自己喜欢的书目《种种有情,种种可爱》,她说:“我很喜欢这本书,细腻的文笔,美好的事物,让我的内心感到平静,也让我更理性地感受生活的有趣和可爱。”
善读书,站在巨人肩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站在巨人的肩膀,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人文科学系大力倡导“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要向革命前辈周恩来学习“为中华崛起而读书”。4月20日晚,在为2021级中文同学上书法课时,许弘明通过书法作品讲解形式,为大家宣讲了“4·20国际中文日”“4·23世界读书日”,他鼓励人文学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坚定文化自信,积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前行的养分与力量。辅导员赵晓宇分享了自己最近阅读的书目《傅雷家书》:“在这本书的里面,我看到一位父亲对孩子的爱以及‘教子观念’的转变,从粗暴的家教改为‘循循善诱’,转变方法可能收获完全不一样的效果,我们的思政教育工作也同样如此。”
读好书,向着高处仰望
读一本好书,点亮人生航向。在阅读交流中,系主任杨锐分享了《人世间》一书。“追完剧,我就马上下单买了原著。”她说:“当《人世间》上、中、下三部拿到手上时,那种厚重感、崇敬感油然而生,梁晓声以近70岁的高龄,耗时三年,手书115万字,用这部鸿篇巨著塑造了中国五十年间两代城市工人的群像。读《人世间》,忆来时路。作者用这些人物的生活成长历程,串联起近五十年来中国大地上的“光荣与梦想”,艰难与复杂。无论世事如何变幻,始终有那么一群坚持自我,善良勤劳、有情有义之人,扛起道义,担起责任,坚韧豁达地前行。”在当前大环境下,书目的种类繁多,读什么书,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阅读好书,从好书中汲取营养,阅读经典,从经典中收获力量,为人生点亮航向。
读书正当时,一起学新知。据悉,本次读书分享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培养好的阅读习惯。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培养好的阅读习惯,助力自我成长,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唯有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