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载于《福建日报》2005年10月26日
漫步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新校区,幢幢崭新的教学楼里闪动着一张张年轻朝气的脸庞,它和不远处工地上不断向上生长的脚手架,构成了集大诚毅学院一幅生机无限的亮丽景象。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2002年开始筹建,2003年4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04年4月经教育部审批确认,至今不过两年多时间。然而,她已经向人们展现出了昂扬的创业激情和无限的办学活力。
学院自创建以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校园建设和设施条件建设为依托,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努力提高办学起点和教育教学质量,各项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人才培养方面,规模逐年扩大。2003年开办8个本科专业,面向13个省、市招生,在校生1100多人;2004年新增本科专业12个,面向15个省、市招生1750人,在校生2800多人;2005年新增本科专业3个,面向21个省、市招生2500人,目前在校生达5300多人。学院办学已初具规模,构建了以工程类、经济类、管理类等应用型学科为主的学科专业体系。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依托集美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按照相对稳定、专兼职结合、优质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目前的专任教师有379名,生师比为14:1,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占36.9%%,具有高级职称的占42.5%%。
在办学条件方面,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和藏书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后勤社会化改革全面启动。通过合作方出资、银行贷款和后勤社会化运作方式筹集5.5亿元建设资金,已完成首期征地353亩和16.4万平方米校舍的建设任务并迁入新校区办学。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和藏书量分别从2003年的1752万元、5.6万册增长为2005年的5161.34万元、38.1万册。新校区二期11.6万平方米校舍建设已经开始,为学院下一步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来自集大诚毅学院对高教体制改革的不断探索,来自对办学机制的大胆创新,更来自发展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社会化的投入机制
诚毅学院是由集美大学和集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独立学院。集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是以促进发展教育公益事业为宗旨的社会团体,多年来为集美大学的建设筹集了数千万元的资金。基金会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它不以回报为目的,不以利润为归依,与学校的公益性质一拍即合。因此,集美大学与该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举办独立学院的做法,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
根据诚毅学院新校区建设规划,需要投入建设资金6.3亿元。学院的办学经费来源主要有:由合作方投入;银行贷款和通过后勤社会化运作方式筹资;学费收入;社会捐助和其他合法收入。根据办学协议,集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注入资金8000万元,已分别在2003年和2004年共拨付6000万元,2005年还将拨付2000万元,用于诚毅学院的各项建设。
根据学院董事会审批的预算,诚毅学院向银行贷款4.5亿元,已得到银行批准1.8亿元,2005年继续办理贷款2.7亿元。这部分他们要靠自身的发展来还贷。
另外,走社会化渠道筹资是一个改革方向。2004年12月7日,集美大学诚毅学院与集美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举行诚毅学院学生公寓建设经营协议签约仪式。以BOT BuildOperateandTransfer建设运营转让 模式合作建设经营管理学生公寓。根据协议约定,双方将采用BOT模式运作诚毅学院学生公寓项目,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筹集1亿元人民币用于9350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建设,同时获得该学生公寓20年的经营管理和收益权。目前,学生公寓已于2005年9月份新学期全部竣工交付使用。
以社会化形式筹款建设学生公寓,是现代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诚毅学院与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关于学生公寓建设经营的合作,将进一步吸纳银行资本和社会资源为诚毅学院建设服务,促进诚毅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诚毅学院创办两年多来,财务总体情况良好,财务收支情况通过了审计。它的建设投入机制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
全新的管理体制
“独立的法人资格、独立的校园校舍、独立的教学和财务管理、独立招生和颁发文凭”,采用新机制和新模式面向社会实际需求灵活办学,这就是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它受到了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普遍欢迎。
同样,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是根据《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以及《教育部关于开展规范和加强普通高校以新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法规文件,由集美大学与集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合作举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学院。创办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是集美大学实施体制创新、增强发展后劲的客观需要,是探索以新机制和新模式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诚毅学院认真按照有关法律和文件精神,按照董事会章程和学院章程的规定,规范办学行为。学院办理了法人证书、办学许可证、收费许可证、税务登记证、机构代码证等。按照教育主管部门对独立学院的基本要求,做到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独立的人事财务财产管理、独立招生、独立颁发毕业证书,独立的校园,独立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基本成型。
学院严格按照董事会制定的学院章程管理学校,探索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运行模式。制定了院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通过院长办公会议处理学院章程赋予院长职权中的重大问题,使民主集中制原则得以有效贯彻。学院组建了办公室、教务部和招生办(合署)、学工部、财务部、基建办、资产管理部等6个管理部门以及计算机基础教研室、英语教研室、图书馆等教学教辅机构。在基本沿用校本部现行管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办学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研究提出补充细则,经过试行成熟后,再作系统修订,成为学院自己的管理制度。目前已新制定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近30件,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改革的办学理念和学院的工作实际。
学院实行了全员聘任制。从校本部选拔的人员,免去原职务,保留原职级,记载档案工资,由院长聘任到学院任职。面向社会招聘的人员,由院长聘任,人事关系放在厦门市人才交流中心。在学院工作的全体教职工一年一聘,实行统一的劳动人事工资制度。制定了教职工招聘办法、考勤办法、考核办法、转正定级办法、继续教育办法等,委托校本部进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定。诚毅学院创办以来,专职教职工人数连续三年翻番,现已达到150多人。学院面向社会招聘教职工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今年计划招聘60多个职位,报名者高达600多人。显示出独立学院的灵活机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后勤社会化体系初步形成
在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新校区,占地面积1.62万平方米的食堂成为我省高校单体面积最大的食堂。在这里,你会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楼上的牌子是“厦门大学后勤集团”,楼下却是“集美大学后勤集团”的牌子。集大校长兼诚毅院长辜建德说:“竞争的结果就是带来服务质量的提高,得到好处的便是这里的老师和同学。”
其实,这就是集大诚毅学院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结果。曾几何时,高校不仅要负担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还要负担繁琐的后勤服务工作,不胜其累。独立学院就从这里进行改革,全部通过社会化渠道招标引进管理和服务机构,提供全方位的后勤服务,使学院能够腾出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诚毅学院按照后勤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体制设计,引进社会优质企业进校承担后勤服务工作,减少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优化育人环境。他们先后引进广东珠海丹田集团的丹田物业公司负责全院的楼宇管理、卫生保洁、设施维修、园林养护、安全保卫工作;引进集美大学后勤集团和厦门大学后勤集团分别负责两个餐厅的经营服务;引进厦门市公交公司承担每天18趟次校内区间班车的运营任务;招标引进商家18个单位经营学生生活中心。后勤社会化改革全方位推进且一步到位,这项工作走在全省高校的前列。